長尾山鳩

長尾山鳩學名Gymnophaps mada)是鳩鴿科山鳩屬英语Gymnophaps的一種鳥,為印尼特有種,僅分布於布魯島的山地與低地樹林中。本種與斯蘭島斯兰山鸠英语Seram mountain pigeon過去被認為是同種,後來因外觀差異而被拆分為兩種。本種以果實為食,繁殖季為10月至12月。本種略有兩性異形,雌性體型較小,胸部顏色偏向酒紅色。

長尾山鳩
科学分类 编辑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鸠鸽科 Columbidae
属:山鳩屬 Gymnophaps
种:
長尾山鳩 G. mada
二名法
Gymnophaps mada
(Hartert英语Ernst Hartert, 1899)
異名[3]
  • Columba mada Hartert, 1899[2]

分類

山鳩屬的學名Gymnophaps來自古希臘文的γυμνος(gumnos,意指「裸露」)與φαψ(phaps,意指「鴿子」),本種的種小名mada則來自模式產地馬達山(Mt. Mada)[4]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則將本種的學名定為布魯山鳩(Buru mountain pigeon)[5]

長尾山鳩於1899年由德國鳥類學家恩斯特·哈特特英语Ernst Hartert基於自布魯島上馬達山採集的標本描述發表[2],當時被歸入鴿屬Columba)中。1900年他表示若山鳩屬(Gymnophaps,當時僅有裸眶山鸠英语Gymnophaps albertisii一種)為有效名稱,則應將長尾山鳩也歸入山鳩屬,但他個人傾向取消山鳩屬,將裸眶山鸠與長尾山鳩都併入鴿屬[6]。1937年美國鳥類學家詹姆士·L·彼得斯英语James L. Peters在其著作《世界鳥類清單》(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中將兩種山鸠都歸入山鳩屬[7][8]

山鳩屬目前包括長尾山鳩、裸眶山鸠、斯兰山鸠與所島山鳩英语Gymnophaps solomonensis等4種物種,分布範圍包括摩鹿加群島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9],其中斯兰山鸠過去被當作長尾山鳩的一個亞種,但2007年因外觀差異而被學者認定為獨立物種[10],目前長尾山鳩沒有其他亞種[5]

外觀

長尾山鳩為中型鳩類,尾與翅較長,體長33至38.5公分,頭頂與頸部呈藍灰色,背側為石灰色,喉部與胸部為白色至淡黃/淡粉紅色,腹部為淡粉紅色;翅上飛羽與尾羽為帶有綠色光澤的黑色,初级飞羽與尾羽末端有狹窄的淡色邊紋;為黃色,其基部則稍帶紅色;眼的虹膜為灰色、淺棕色或黃色,眼邊緣為紅色或橘色;腿為紅紫色至紅棕色。本種外觀有一定程度的兩性異形,雌鳥體型稍小,且胸部較偏向酒紅色,喙與蠟膜較偏深紅色。幼鳥背部為棕色,喉部與胸部有深色斑紋,腹部則較近赭黃色,其喙為灰色,喙的末端為白色,基部蠟膜為紅色,腿部也為紅色[11][12]

長尾山鳩的叫聲尚不清楚,可能與山鳩屬其他物種一樣很少發出叫聲[11]

生態及習性

長尾山鳩為印尼布魯島的特有種鳥類,主要棲息在山區樹林中,但也會飛至低地樹林覓食,即夜晚一般在山區棲息,早晨至低地覓食後,在入夜前回到山區[11]。其分布海拔範圍為0至2060公尺,但主要集中在650至1760公尺處[12][13]

長尾山鳩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10月至12月的繁殖季會成小群(不超過11隻)出現,但其他時候也可能聚集成群[12]。本種以果實為食,主要食物應為樹冠層樹種的果實,但也有取食海岸樹種果實的紀錄[12]。本種族群數量穩定,目前被IUCN列為無危物種,1989年統計族群共有約43,000隻,現時數量估計介於2萬至5萬間,其棲息的山區樹林受棲地破壞影響相對較小,尚未面臨顯著威脅[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