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敖氏

若敖氏[1],又称若敖族[参考 1][参考 2]或若敖氏之族[2]。是活跃于春秋时期楚国芈姓家族,传统说法认为若敖氏祖先为楚国國君熊仪,若敖氏即是以他的諡号若敖为族称,然而新出文献却显示若敖氏是楚国远祖鬻熊之子侸叔的后裔[3][4]。在其内部又分鬬氏和成氏两个支系。若敖族的成员鬬伯比鬬廉鬬祁鬬勃鬬㝅於菟(子文)、鬬般成得臣成大心成嘉等人在楚武王楚莊王时代长期担任军政要职。經過楚莊王九年的若敖族之亂後,若敖族的地位迅速下降,但其後裔仍不时出现於春秋末期和战国的楚國政壇。

歷史

早期

若敖一族的祖先是於西周末至东周初年在位的楚君若敖。据《左傳》记载,若敖娶之女为妻,生鬬伯比。[5]鬬伯比和同胞兄弟鬬廉及族人鬬祁都是於楚武王时期为官,其中鬬祁更是担任令尹。

興起

鬬伯比之子為鬬㝅於菟(子文)。在楚成王八年其族人鬬班除掉對楚王之母有野心的令尹子元之後,他便接任令尹之職。[6]子文是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上任之初就以自家的財產來資助楚國,後世稱之為“毀家紓難”。[7]在擔任令尹的二十餘年間曾兩去其職,也從不對此感到報怨。若敖族自子文開始世為令尹、司馬。

經過幾代人的經營,若敖族在楚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對令尹等職位有決定之權。如子文去職之後,就指定族人子玉(成得臣)為繼任人選。[8]面對當時另一大家族蒍氏成員蒍呂臣的質疑,[9]子文回應道:“我這樣做正是安定國家,子玉有大功而沒得高官,像他這樣的人才又有幾個?”[10]而且有自己的私人武裝若敖六卒,子玉在對晉國的戰爭中就以若敖六卒為中軍。[11]之後因為城濮之戰的失敗,子玉被迫自殺。令尹也改由蒍呂臣擔任,但實權仍在若敖族之手。[12]

與王室的矛盾

楚成王想立長子商臣為嗣,當時的令尹鬬勃(子上)勸阻道:您現在還年輕,寵愛的女人又多,若早立太子將來又反悔的話,恐怕會引起內亂。楚國的國君向來是立小兒子,而且商臣為人殘忍,不宜立。成王並沒有聽從,仍坚持立商臣为太子[13]

後來到楚成王四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晉國陽處父,子上領兵救援,和晉軍隔泜水相峙。陽處父擔心軍隊長期對峙會消耗過大,便派人向子上建議晉軍先後撤,楚軍再渡河進攻。不然的話,就由楚軍後後撤,晉軍來攻。子上意欲渡河,但被成大心勸退。於是子上便令楚軍後撤,讓晉軍渡河來戰,卻不料陽處父趁機宣揚說是楚軍逃走了。子上班師回國後,被太子商臣誣陷說是接受了晉國的賄賂才撤退的。於是被成王所殺。[14]

城濮之戰失敗後,令尹子玉自殺,司馬鬬宜申(子西)則貶為商公。後來子西偷入郢都被發現,於是再貶為工尹。商臣弒父即位後是為楚穆王,子西又聯合族人仲歸(子家)意欲謀弑穆王未遂被殺。[15]從此,若敖族和王室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叛亂

鬬克曾在楚成王三十八年(公元前634年)秦晉聯軍攻鄀時被秦國俘虜,楚成王四十五年時(公元前627年),秦晉之間又發生殽之戰,鬬克便被放回國,以求與楚國交好。他在兩國結盟的過程中出力很大,最後卻沒有受到重用。[16]等到楚穆王去世後,其子楚莊王幼年初立之時,正逢令尹成嘉(子孔)和太師潘崇攻打舒姓諸侯國。鬬克就聯合求令尹而不得的公子燮作亂,他們先是加築郢都的城墻,在派人暗殺子孔不果後,又企圖將莊王挾持往商密。但兩人最終被廬戢梨和叔麋誘殺。[17]

楚莊王初年,工正蒍賈陰謀誣害令尹鬬般(子揚),導致鬬般被殺。使得司馬鬬椒(子越)成為了令尹,他自己則任司馬。[18]等到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鬬椒又以若敖族的武裝囚殺蒍賈,並以烝野為基地,發動針對王室的進攻。叛乱最终遭到失敗,子越本人在叛乱中被杀,[19]其子苗賁皇則逃往晉國。事後,若敖族的大部分勢力都被消滅。[20]

倖存者

叛乱之时,子文的孙子箴尹克黄正出使齐国,在回國的途中知道了叛亂失敗的消息,雖有隨從再三警告,但他仍以有君令在身為由回國復命,之後又自行請求主管法律的司敗拘禁他。莊王感嘆當年子文治國的功績,於是让克黄官复原职,并將他改名为“生”。[21]克黄的后代鬬棄疾鬬韋龜鬬成然鬬辛四代也都在楚為官,但地位明顯下降,鬬棄疾甚至只擔任位階較低的宫厩尹。

後來在楚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30年)时,楚灵王曾以若敖氏之余的理由将成虎杀害。[22]说明若敖氏之乱时,成氏也有人幸存。

春秋後期

若敖族失势后,楚莊王、楚共王楚康王三代先後重用蒍氏和公室成員。楚郟敖四年(前541年),楚共王次子公子圍弒侄奪位,是為楚靈王。[23]靈王是名殘暴的君主,他早在任令尹期间就曾殺大司馬蒍掩,盡取其室。[24]刚即位就先後奪去鬬韋龜、鬬成然父子和薳居的田邑,之後又以若敖之餘的理由殺成熊。[25]於是鬬成然、薳居、許圍、蔡洧及楚共王其餘的三個兒子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聯合起來反抗楚靈王的統治。他最終也在逃亡中自殺,[26]其位則最終落入公子棄疾之手。

公子棄疾即楚平王,平王即位後,鬬成然也因功官居令尹。但其自恃有功,不知有度。又與養氏家族結黨營私,貪得無厭。他的行為令平王非常不滿,結果被殺。因念及若敖族以前的功勞,他本人也有佐立之功,便將其子鬬辛封於鄖。[27]

楚昭王十年,吳國大舉攻楚。楚昭王攜棄郢都逃往鄖。鬬辛的弟弟鬬懷想殺他為父報仇,鬬辛先是對他進行勸阻,隨後又和另一個弟弟鬬巢帶領昭王逃往隨國[28]後來申包胥求得秦國援軍,又加之吳國的內部原因,終令吳軍撤軍。楚昭王返回郢都後,鬬辛兄弟三人都得到了賞賜。[29]

衍生的氏

在若敖族的後代中隨着時間的發展,又衍生出不少新的氏。秦漢之時,當時還存在的氏又演變成了現代的姓氏。

鬬氏

  • 鬬耆氏,鬬伯比之孫鬬耆在晉為官,有後代以鬬耆為氏。[30]
  • 鬬文氏,鬬伯比之孫鬬文在晉為官,有後代以鬬文為氏。[31]
  • 伯比氏,鬬伯比有後代以伯比為氏,楚懷王時有伯比仲華。[32]
  • 班氏,鬬伯比之子鬬㝅於菟(子文)出生之時曾被老虎餵養,楚人謂虎「班」。鬬㝅於菟的後代有人以此為氏。[33]
  • 令氏,子文曾任令尹,有後代以此為氏。[34]
  • 箴氏,子文之子鬬克黃曾任箴尹,有後代以此為氏。[35]
  • 箴尹氏,子文之子鬬克黃曾任箴尹,有後代以此為氏,[36]
  • 韋龜氏,鬬克黃之孫鬬韋龜有後代以此為氏。[37]
  • 蔓氏,鬬韋龜之子鬬成然的封地在蔓,有後代以此為氏。[38]
  • 越椒氏,鬬伯比之子子良之子鬬越椒有後代以此為氏。[39]
  • 椒氏,鬬越椒有後代以此為氏。[40]
  • 苗氏,鬬越椒之子苗賁皇的封地在苗,有後代以此為氏。[41]
  • 權氏,若敖之子鬬緡在楚武王時為尹權,有後代以此為氏。[42]
  • 鬬彊氏,若敖之子鬬彊有後代以此為氏。[43]
  • 鬬班氏,鬬彊之子鬬班有後代以此為氏。[44]
  • 季融氏,鬬廉之子季融有後代以此為氏。[45]

成氏

  • 大心氏,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有後代以此為氏,楚懷王時有黃邑大夫名為大心子。[46]

後代

若敖族世系

 
 
 
 
 
 
 
 
 
 
 
 
若敖
 
 
 
 
 
 
 
 
 
 
 
 
 
 
 
 
 
 
 
 
 
 
 
 
 
 
 
 
 
 
 
 
 
 
 
 
 
 
 
 
 
 
 
 
 
 
 
 
 
鬬伯比
 
鬬廉
 
鬬彊
 
 
 
 
 
 
 
 
 
 
 
 
 
 
 
 
 
 
 
 
 
 
 
 
 
 
 
 
 
 
 
 
 
 
 
 
 
鬬㝅於菟
子文
 
鬬子良
 
 
 
 
 
鬬班
 
成得臣
子玉
 
 
 
 
 
 
 
 
 
 
 
 
 
 
 
 
 
 
 
 
 
 
 
 
 
 
 
 
 
 
 
 
 
 
 
 
 
 
 
 
鬬般
子扬
 
鬬椒
子越
 
 
 
 
 
鬬宜申
子西
 
成大心
 
 
成嘉
子孔
 
 
 
 
 
 
 
 
 
 
 
 
 
 
 
 
 
鬬克黃
 
苗賁皇
 
 
 
 
 
 
 
 
 
 
 
鬬棄疾
 
 
 
 
 
 
 
 
 
 
 
鬬韋龜
 
 
 
 
 
 
 
 
 
 
 
鬬成然
子旗
 
 
 
 
 
 
 
 
 
 
 
 
 
 
 
 
 
 
 
 
 
 
 
 
鬬辛
 
鬬懷
 
鬬巢
 

相关条目

参考

  • 《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何浩、陈伟副主编 ISBN 7-307-02066-1
  • 《楚国史》魏昌著
  • 《左传》
  • 《世本八种》
  • 《楚史稿》李玉潔著
  • ^ 董珊: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爲族”的楚王族——附說《左傳》“諸侯以字爲謚因以爲族”的讀法. [2010-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 (PDF). [2022-0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8-22). 
  • 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