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

秦朝最後一任君主
(重定向自秦王子婴

秦王子嬰(?—前206年1月),嬴姓趙氏,名子嬰劉邦稱其為秦降王[1],是秦朝最後一位君主。性格仁愛且節制,秦二世皇帝胡亥在位时,子婴曾為二世殺害兄弟、功臣之事向二世进谏。

秦王子嬰
秦朝第3位君主
統治前207年10月1日-前207年11月17日(46日) 投降
前任秦二世胡亥
繼任秦朝滅亡
汉高祖刘邦(汉朝
出生失考
逝世前206年1月  處決
配偶1妻
子嗣2子
年號
谥号
殤皇帝(陶弘景私諡)
政权秦朝

胡亥被弑後,中丞相趙高迎立子嬰繼位。子婴即位五日便設計誅殺趙高,族誅。《史記》指之所以誅滅趙高,是因為他企圖招引義軍到咸陽及承諾殺死所有秦朝宗室取而代之,子婴得知就先下手殺死他。《赵政书》则指赵高为章邯所杀。劉邦進入關中,子嬰向劉邦軍投降,秦朝正式滅亡。不久,项羽亦率军抵達關中,殺死子婴及秦诸王子、宗族等。

關於子嬰的身世有多個說法,可能是胡亥侄子,或是秦始皇侄子、成蟜長子[2]

生平经历

进谏二世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驾崩趙高李斯發動沙丘之變,賜死始皇的長子扶蘇,也處決中尉蒙恬蒙毅等人,立幼子胡亥为皇帝,即秦二世,二世并任命赵高郎中令。秦二世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又欲铲除自己的兄弟姐妹,焚毁律令及故世之藏。又欲起属车万乘以抚天下,说:“且与天下更始。”子婴进谏秦二世说:“不可。臣闻之:芬茝未根而生凋香同,天地相去远而阴阳气合,五国十二诸侯,民之嗜欲不同而意不异。夫赵王迁杀其良将李牧而用顏聚燕王喜而用之谋而背秦之约,齐王建遂杀其故世之忠臣而用后胜之议。此三君者,皆终以失其国而殃其身。是皆大臣之谋,而社稷之神零福也。今王欲一日而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之:轻虑不可以治固,独勇不可以存将,同力可以举重,比心壹智可以胜眾,而弱胜强者,上下调而多力壹也。今国危敌比,斗士在外,而内自夷宗族,诛群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為不可。”秦二世最终未能听从,仍按照自己原有的想法,杀死了中尉蒙恬等人,并立赵高为郎中令,出游天下。[3][4]

秦二世三年,秦二世又对左丞相李斯起了杀机。李斯为表无罪多次向二世上书,但秦二世都没有听从,仍想要杀死李斯。子婴进谏曰:“不可。夫变俗而易法令,诛群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使以法纵其欲,而行不义於天下臣,臣恐其有后咎。大臣外谋而百姓内怨。今将军章邯兵居外,卒士劳苦,委输不给,外毋敌而内有争臣之志,故曰危。”但秦二世仍未听从,李斯最终被腰斩,夷灭三族。赵高被秦二世任命为中丞相。[5][6]

擁立為王

秦二世三年八月,中丞相赵高知道自己已位高权重,以指鹿为马排除异己后,派女婿咸阳令阎乐发动望夷宫之变,逼迫秦二世胡亥自杀。[7][8][9]

胡亥自杀后,趙高拿皇帝印璽打算自立,左右伙伴、百官都不服從;要上殿登基時,大殿地震三次,彷彿要崩塌,趙高於是知道天意、群臣都不服。同時,趙高也派使者联络攻破武关的关东起义军首领刘邦,约定与关东诸侯共同瓜分秦国,自立为王,但遭到刘邦拒绝。赵高于是召集秦朝群臣和诸公子,打算立公子子婴为王。赵高认为山东六国都已经复国,秦国疆域日益缩小,称帝徒有虚名,应像过去一样称王,子婴于是在赵高和群臣的迎立下登基,为秦王子婴,随后秦二世以庶民之礼,埋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10][11][12]

誅殺趙高

赵高让子婴斋戒,然后準備到宗庙祭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子婴斋戒了五日和其二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弒杀秦二世,恐怕群臣诛杀他,就假装以大义为名立我为王。我听聞赵高和关东诸侯有约定,由他消灭秦国宗室,然后在关中称王。现在使我斋戒,参拜祖庙,此是想趁我在祖庙时杀死我。我就稱病不行,丞相一定亲自来我此處,来就趁机杀死他。”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前往,子婴坚决推辞,赵高果然亲自来请子婴,说:“国家大事,你奈何不亲自前往呢?”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裡派宦官韩谈刺杀了赵高,同时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13][14][15]

投降劉邦

秦王子婴元年十月,刘邦的军队攻破武关,到达灞上,兵临咸阳时,派人劝子婴投降。此时群臣百官都背叛了秦国,子嬰于是和妻子和儿子用繩綁縛自己,坐上由白馬駕駛的白色馬車,身著死者葬禮所穿的白裝束,並攜同包括玉璽和兵符在内的皇帝御用物品,在軹道親自到劉邦的軍前投降。子婴在位三個月凡46日,秦朝灭亡。子婴投降后,刘邦的部將提议處決子婴,但刘邦拒絕,將子婴交给了随行的吏员看管。[16][17][18]

一個多月後,項羽亦率領大軍到達關中。劉邦的部將曹無傷向項羽稱劉邦將以子嬰為而自立為關中王,結果項羽設下了鴻門宴。項羽进入咸阳后,殺死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並在咸阳屠杀,火烧秦宫室,擄掠秦宫的女子,分了秦国的珍宝貨財給诸侯。[19][20]

身死之後

子嬰死後,其埋葬地點一直不詳。2007年,被譽為“秦兵馬俑之父”的考古學家袁仲一指出,在秦始皇陵園旁新發現的“秦陵第二大墓”,是座相對獨立的陪葬墓園,其墓主很可能是子嬰。[21]

历史評價

根據《史記》所述,賈誼認為子嬰是使秦朝完全滅亡的人物。他在《過秦論》中認為:只要子嬰有「庸主之材」,加上中規中矩的輔佐,秦仍可保守關中地區司馬遷本人在《秦始皇本紀》亦贊同賈誼之論。[22]

東漢史家班固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秦二世駕崩時,秦朝僅餘數日,即使有周公旦之材,秦朝已不可救;子嬰雖然無能為力,但誅殺趙高已證明他已盡力完成自己能做之事,應該同情其志和尊重其義:「吾讀《秦紀》,至於子嬰車裂趙高,未嘗不健其決、憐其志。嬰死生之義備矣。」。[23]

道宣和尚所著的《廣弘明集》引用南朝梁道士陶弘景《陶隱居年紀》記載,子嬰被諡為殤,是為秦殤帝。[24]然而秦始皇帝已經廢除諡法,以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稱之;所以此稱呼僅為後世假設秦朝如果有諡號制度之見解。[25]

身世争议

子嬰的身世尚無定論。

最早記載子嬰事跡的《史記》,對子嬰其人,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 一是胡亥的姪子。《秦始皇本紀》「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六國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嬰」)這種說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長的兒子
  • 二是秦始皇的弟弟。《李斯列傳》:「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 三是秦二世胡亥的哥哥。这一派认为《六国年表》的有關章句:「高立二世子婴」 应该理解为「趙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長子婴为秦王。」
  • 四是始皇弟成蟜之子。有歷史學家表示《李斯列傳》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中的「弟子」應理解為「弟弟的兒子」。

這幾種說法當中,以第一說「二世兄子」較為流行。迄今為止,從東漢班固到近現代,多採用這一說法。學界中多數亦支持这一說。就連近幾年修訂出版的《辭海》和《辭源》這兩部著名的大辭典,也都一致認為子嬰是二世兄子,並指出是扶蘇之子。[26]

亦有論者如楊善群王蘧常等人支持第二說。[27]論點包括:

  1. 子嬰的遭遇、才幹及影響力絕非秦二世或同輩所能及。
  2. 據《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記載,胡亥對待自己的兄弟絕不手軟,子嬰若為胡亥的兄長,為何能存活下來。
  3. 秦始皇死時年僅50歲,扶蘇年齡大約為30歲左右。而《秦始皇本紀》中敘述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殺趙高(與《李斯列傳》中所述殺趙高過程不同),其子年齡至少有15-20歲左右,推斷子嬰年齡當為35-40歲左右,比秦始皇小10-15歲左右,與扶蘇年紀大致相當。
  4. 在兩漢時期的史書《史記》、《漢書》原文及《史記》三家注、顏師古注並無提及子嬰為扶蘇之子。

尚有学者如李开元、马非百等人提出第四说,论点如下:

  1. 有关《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嬰」,应理解为「弟弟的兒子嬰」。但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母赵姬与嫪毐所生二子。所以被認為是成蟜的兒子。
  2. 《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婴」之名,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
  3. 据有关史料推测,成蟜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大约出生于前240年。成蟜于前239年降赵时,其子此时约为2岁左右,并且可能留在秦国。
  4. 因与胡亥同辈且年龄较大,所以《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中的「二世兄」应理解为「秦二世的从兄」。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

家庭

  • 有一妻及兩位兒子,其姓名出身皆不詳,《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王子婴同妻子儿子一通向刘邦投降,项羽进入关中后,将子婴及其夫人以及两个儿子杀死。[13][20]

影視形象

注釋

参考书目

外部連結

子婴
出生于:逝世於:前206年
統治者頭銜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贏政
秦國君主
前207年
繼任:
末任
前任:
胡亥
中國君主
前207年
繼任:
楚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