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国

西域古国

疏勒國塔克拉瑪干(位於塔里木盆地之內)沙漠西緣,是古伊朗人建立的綠洲王國,是北部絲綢之路英语Northern Silk Road上的重要地點,它所在的區域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稱為西域,目前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新疆。疏勒國首都設於喀什[1],喀什的水源來自一條同名的河流。喀什人如同鄰國于闐王國的人,使用塞語(也稱東部塞語),這種語言是東伊朗語中的一種[2]。疏勒國雖然從公元7世紀起是中國唐朝的附庸,但在8世紀後期被吐蕃征服,最終在新疆突厥化和伊斯蘭化時期被喀喇汗國併入。

疏勒國
疏勒
約公元前200年—公元790年
公元第3世紀塔里木盆地(紫色部分為疏勒國)
公元第3世紀塔里木盆地(紫色部分為疏勒國)
首都喀什
常用语言坎恰基語 (塞語中的一種方言,屬東伊朗語
政府君主制
• 公元?到73年
• 公元73年到73年
兜题
• ?–?
• ?–?
臣槃
• 168–170
和得
历史 
• Founded
約公元前200年
• 成為漢朝朝貢
公元127年
• 脫離北涼而獨立
公元460年
• 成為古突厥朝貢
約公元400年
• 脫離古突厥而獨立
630
• 成為唐朝附庸國
公元632年
• 為吐蕃征服
公元670年
• 自稱為唐朝的附庸國
公元673
• 為唐朝所征服
公元692年
• 為吐蕃征服
公元790年
继承
吐蕃
今属于中國
吉爾吉斯
古代疏勒國所在位置

历史

最早提及疏勒是在西漢(約公元前120年)時,漢人因探索西部邊界所撰寫的文字記載[3]。公元127年,疏勒開始向東漢朝貢[3]。168年,一位名為和得的人把當時由漢朝冊封的統治者(名字不詳)殺害,漢朝對疏勒宣戰,于170年攻楨中城,未成,而以退兵告終[3]

到公元220年東漢結束時,疏勒已征服楨中、莎車竭石、佉沙[4]西夜、和依耐等城邦[3]。公元5世紀,疏勒成為古突厥的附庸國。後因古突厥敗於唐朝,疏勒國在公元630年脫離古突厥獨立[3]。632年,疏勒國在唐太宗征討西域諸國後,與各被征服的綠洲國家尊唐為宗主國[5]。一些資料指出,雖然這些綠洲國家有附庸國的名義,但唐朝是寬鬆的宗主國[6][7][8],疏勒在約公元640年到約790年之間,受安西大都護府管轄[9]。公元649年至670年間是唐安西四鎮之一[10]

公元670年,疏勒被吐蕃征服。公元673年,疏勒王國自稱為唐的附庸[11],但直到692年才完全归順[12]

據稱,倭馬亞王朝屈底波·伊本·穆斯林曾在715年襲擊過喀什[13][14]。屬於東突厥的喀喇汗國在新疆突厥化和伊斯蘭化過程中把喀什併吞。根據《突厥語大詞典》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說法,在喀什周圍某些地區的人仍使用一些非突厥語,例如坎恰基語(Kanchaki)和粟特語[15]。一般認為坎恰基語屬於說塞語的族群[16][17],塔里木盆地在11世紀結束之前在語言上已完全突厥語化[18]

經濟

北部絲綢之路路線圖,喀什位於沿塔里木盆地南北兩條路線往東的起點。

疏勒國在北部絲綢之路之上,貿易主要透過東方的玉門關[19]和西方跨越帕米爾高原[20]進行。

北部絲綢之路過喀什之後,往東行分為兩條,一條走塔里木盆地北部路線,從喀什經過阿克蘇龜茲庫爾勒,然後通過鐵門關焉耆交河吐魯番高昌、和哈密,到達瓜州(位於今日甘肅的酒泉)。另一條走塔里木盆地南部路線,從喀什,過莎車喀格勒克固瑪和田木尕拉尼雅且末若羌米蘭敦煌,再到瓜州

疏勒國君主列表

疏勒國(公元70年到788年)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疏勒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舊唐書·卷198》,出自刘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221上》,出自《新唐書
後漢書·卷88》,出自范晔後漢書
魏書·卷102》,出自魏收魏书
北史·卷097》,出自李延寿北史
隋書·卷83》,出自魏徵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