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牙周炎(英語:periodontitis)是影響牙周組織英语Periodontium發炎性疾病[3],一般為牙周病原菌所引起的慢性感染症,少數是非細菌性發炎(糖尿病白血病、藥物導致)。牙周炎是最常見的一種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後者尚包括牙周膿瘍、牙周壞死、牙周畸形等不同疾病[4]

Periodontal disease
类型牙周病理學[*]疾病
病因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普氏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囓蝕艾肯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reponema denticola[*]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中间普雷沃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arvimonas micra[*]Campylobacter gracilis[*]Campylobacter rectus[*]Eubacterium nodatum[*]Campylobacter concisus[*]Enterococcus faecalis V583[*]吸煙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牙周病學、​牙醫學
ICD-10K05.4
DiseasesDB29362
MedlinePlus001059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A:慢性牙周病患的牙齿有牙结石、牙龈退缩、附连丧失[1][2](attachment loss) B:此臼齿因疾病后期而拔除
附连丧失的测量。1:总附连丧失(临床附连丧失)是 2:牙龈退缩 加上 3:探诊深度

牙周病早期常為牙齦炎,可使牙齦腫痛並可能出血[3];嚴重則形成牙周炎,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而使牙齦與牙齒分離、牙齿逐渐松动或掉落[3]。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侵襲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屬於一種特殊的牙周炎,其發病年齡較早、進展速度較快,常可導致年輕人牙齒鬆動甚至脫落,且臨床治療難度較大。侵襲性牙周炎病因不明,但常有家族群聚性[5]

病因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性疾病,由積聚在牙齦及其附近牙面、齿颈缘的牙菌斑内细菌所分泌的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所致[6]。常見的牙周病菌種是伴放線聚集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和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等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它们的毒素使宿主释放IL-1β,IL-6,TNF-α,PGE2等细胞激素,导致结缔组织分解、牙槽骨破坏吸收[7]

除了微生物因素,另有环境因素(口腔清洁、菸及槟榔、食物硬度)、宿主因素(年龄、压力、免疫力、内科疾病、磨牙症、咬牙癖)、咬合因素(咬合不正、外伤性咬合)均会影响牙周炎、牙周病的形成。

症狀

牙周炎早期一般並無任何症狀,可能會出現牙齦紅腫、牙齒對冷熱敏感、口臭,刷牙時可能會有牙肉出血的現象[8]。到了病情嚴重時,會出現牙齒鬆動、牙縫增闊、牙齦萎縮、牙齒外觀變長,到最後更可能整顆牙齒鬆脫,嚴重影響口腔咀嚼功能。

牙周炎一般呈現出:大臼齒比前齒嚴重、舌側比唇頰側嚴重、下頜門牙牙結石最多、上頜大臼齒牙周囊袋最多;此外唾腺管出口附近,如下颌前齿舌侧面、上颌第一大臼齿颊侧面,也是牙周炎好发处。

预防

  • 三三原則: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3次,每次3分钟
  • 饭后、睡前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 对不易去除的食物碎屑、软垢及菌斑,用牙線牙線棒或細毛牙刷、更有效的保健預防方式則是每日使用沖牙器、沖牙機进行清洁[9]
  • 定期检查,每六個月施以牙結石清除術1次
  • 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健康[10]

治疗

一旦发生牙周炎应早期治疗。牙周炎治疗分四阶段:

  1. 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每日使用沖牙器,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合调整等。
  2.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3.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4.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牙周炎與吸菸

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牙周病的比率是非吸菸者的三倍,而重度吸菸者更高達七倍。這是因為菸的尼古丁會削弱人類的免疫系統,從而使患者的自我復原能力大大降低。

相关疾病

牙周炎与中风,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风险增加相关[11][12]。牙周炎也与大肠癌、胰腺癌的发生有关[13]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