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

(重定向自無嗔怒佛

阿閦佛梵語अक्षोभ्य羅馬化:Akṣobhya標準藏語Sangs-rgyas mi-vkhrugs-pa,「」音「chù|ㄔㄨˋ」),又名不動佛無動佛阿閦鞞佛阿芻鞞耶佛惡乞芻毗也佛不恚佛無嗔怒佛無怒佛無嗔恚佛金刚不动佛稱號,為佛教五方佛之中的東方。据《悲华经》云,久远昔时删提岚世界中,有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他的第九王子蜜苏在宝藏如来面前發願,修持戒行,成就净土,宝藏如来赐名阿閦,并授记他将“于来世过一恒河沙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时在“妙乐世界”成正觉,号“阿閦如来”[1];又據《阿閦佛國經》云,阿閦佛在成佛久遠之前,曾侍奉大目如來(又譯廣目如來),後萌發對眾生不生瞋恨誓願,經過累劫的修行,即於東方妙喜世界成佛。[2] 即便為人所怨恨,也不退轉,不為嗔恚而動,是為“不動”。该尊与不動明王非同一尊。

阿閦如來,蓮華院誕生寺,熊本縣日本
漢傳阿閦如来 - 華嚴寺, 大同市, 山西省, 中国
漢傳阿閦如来 - 善化寺, 大同市, 山西省, 中国
藏传形象

概论

阿閦佛,為大乘佛教信仰中東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於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著名的維摩詰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莊嚴,有高大的七寶菩提樹。阿閦佛信仰與阿彌陀佛信仰皆起源於大乘佛教早期,不過同屬大乘的漢傳佛教中,另外一位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較為人知。在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如来,代表“大圓鏡智”。禪門認為阿閦佛即金剛不動佛,代表《金剛經忍辱波羅蜜的功德。

佛经记载

最早有關阿閦佛的漢語佛經是公元147年由東漢月氏三藏支娄迦谶法師译成漢語的《阿閦佛国经》,这部经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净土经典。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用犍陀罗语书写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经残卷,它们属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书写时间在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间。《阿閦佛心咒》則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誦以求得渡的經典。其根本咒曰:「唵 加沙那 毘加帝 娑婆訶」

大寶積經》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不動如來功德法門,善能受持,讀誦通利,願生彼剎者,乃至命終,不動如來為護念,不使諸魔及魔眷屬退轉其心」。

形象

藏傳佛教中阿閦佛的形象,據《瑜伽母密續》記載,身藍色,偏袒右肩,左手執拳,執袈裟角,右手伸五指,手指指地,置於右膝。一般其像結跏趺坐,坐於青色象背負的蓮花台上。

此佛在金剛界曼荼羅中,為左手執拳或持金剛杵安於臍前,右手下垂觸地,成觸地印[3]

化身

寶幢如來

相傳化為寶幢如來(一說寶生如來所化),又稱西方寶相如來,代表對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以寶幢表發菩提心之義,以一切智願為幢旗,於菩提樹下降伏魔眾,故得寶幢之名。

妙色身如來

施餓鬼七佛」中的妙色身如來亦被認為是阿閦佛化身禪門相傳阿閦佛忍辱第一,並得忍辱波羅蜜無諍三昧,故修持此佛法門,可以透過佛力加被斷去瞋恨之心;密宗施餓鬼七佛」中的妙色身如來亦被認為是阿閦佛化身。這是講述,能持忍辱波羅蜜就能色身常妙,受人喜愛。《佛說罪福報應經》:「為人端正顏色潔白暉容第一,手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

降三世明王

東方阿閦佛的忿怒化身降三世明王,為密宗五大明王之一[4]

菩薩脅侍

西晉時期,月氏國三藏竺法護所譯的《佛說海龍王經》卷三所載,香首大士與眾香首大士為阿閦如來妙喜世界上首菩薩。類似經典,北魏菩提留支所譯的《佛說佛名經》卷九所載,香象菩薩、妙香象菩薩為阿閦如來妙喜世界的上首菩薩。依內文來看,香首大士即為香象菩薩;眾香首大士即為妙香象菩薩,因為翻譯時間的不同,譯名也不同。

《金剛頂菩提心論略記》:「東方阿閦佛攝四菩薩:金剛薩埵、金剛王、金剛愛、金剛喜為四菩薩也。」[5]

參考來源

參看

🔥 Top keywords: Wikipedia:首页Special:搜索墨雨云间玫瑰的故事 (电视剧)202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腦筋急轉彎2古尔邦节無職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芮德家族榮耀之繼承者高爾宣林發九龍城寨之圍城名校的阶梯王星越2024年世界女排联赛無職轉生~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角色列表欧洲足球锦标赛刘亦菲繁花 (電視劇)父親節庆余年 (第二季)怪獸8號金庸武侠世界习近平背着善宰跑飛行部落六四事件翁曉玲她的日與夜庆余年元洲街邨安安幼稚園斬人案黃仁勳邊佑錫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歐倩怡腦筋急轉彎 (電影)比利時國家足球隊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