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楫

汪楫(1636年—1699年),字舟次,號悔齋江南休寧縣人。寄籍江都縣。清初詩人。

生平

生於崇禎九年(1636年),早年科举不第,康熙十六年(1677年),以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列一等,授翰林院檢討,纂修《明史》。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十六日同中書舍人林麟焻琉球,羁留琉球五個月,購得《世纘圖》,[1]十一月二十四日回國。曾知河南府,官至福建布政使。[2]康熙三十五年福建岁饥,汪楫發帑金買米,活人無數。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以疾告还,不久卒。[3]

工於詩,与汪懋麟同里,且同有诗名,时称“二汪”。又與孫枝蔚吳嘉紀齊名。[4]著有《崇禎長編》、《悔庵集》、《使琉球雜錄》、《冊封疏鈔》、《觀海集》一卷。[5]

注釋

參考文獻

  • 唐绍祖:《曝书亭集·通奉大夫福建布政司使内升汪公墓表》卷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