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船

樓船中國古代戰船,因寬,外觀似,而得名。因其船大樓高,遠攻近戰皆合宜,故為古代水戰之主力。但亦因船只過高,常致重心不稳,不適遠航,故多只在内河及沿海的水戰中擔任主力。

武經總要》中的樓船圖
楼船模型

簡介

作戰用的樓船一般分三層,第一層為庐;第二層為飛庐;最上層為爵室[1]。每層都設有防護女牆,用以防禦敵方射來之弓箭、矢石[2]。女牆上開有箭眼,用以發射弓弩。為防禦敵方火攻,船上蒙有皮革,以隔熱。樓船上常遍插旗幡和刀槍,以壯聲勢,又使用纖繩、和楫等多種設備,以提升其機能。

歷史

樓船之名始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其設有樓船軍[3]。而真正於大戰爭中出現則是於吳國吳王僚二年(前525年),於吴楚长岸之战中,吳國即以大型樓船「余皇」,作為指揮艦

西漢时期,樓船開始成為主力戰艦,為主帥所乘,船上可容兵員數十至數百名,因此漢代將軍中有統帥水軍的樓船將軍,水軍亦稱樓船士。在漢武帝發兵滅南越朝鮮等戰爭中,樓船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國南北朝時期,樓船仍普遍運用在水戰中,其中東吳所造的樓船如:「飛雲」、「蓋海」等,皆有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西晉泰始八年(272年)晉武帝王濬益州刺史,並密命其於四川組建樓船,以滅東吳,其所造之船,最大的可載2,000多人,且能在船上馳馬往來[4]五代十國時期,南方諸國,設有樓船指揮使一職,王延鈞從子王仁達即曾任此職。至宋代,樓船仍為軍事裝備,但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用途

除戰爭外,樓船亦被當作一種高級之遊船西漢漢武帝執政之時建有豫章樓船,可以乘载万人,船上起宫室[5]新朝東漢初,公孫述盤據漢中之時,即曾經建造用絲帛裝飾的十層赤楼帛兰船[6]

注释与参考文献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