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洛格氏定律

適用於恆溫動物的生態地理學法則

格洛格氏定律[1](德語:Glogersche Regel,英語:Gloger's Rule)是一条生态地理学法则。该定律指出,越靠近赤道地带湿润气候下生活的恒温动物,其体内生物色素越多,体表颜色越深。

康斯坦丁·威廉·兰贝特·格洛格尔

历史

该定律以普鲁士动物学康斯坦丁·威廉·兰贝特·格洛格尔的名字命名。他于1833年在著作《在气候影响下的鸟类演化》中描述了这一现象,并提出了气候和鸟类羽毛颜色存在协变性的假说。[2]然而另一位鸟类学家埃尔温·施特雷泽曼则指出,这个想法在彼得·西蒙·帕拉斯1811年出版的《俄罗斯-亚洲动物志》[3]中有所提及。[4]

一项对小家鼠的对照实验[5]

适用性

此定律适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如偶蹄目兔形目啮齿目等,它甚至还适用于一些植物。[6]

  • 鸟类:一项对52种北美鸟的研究发现,超过90%的物种符合此定律。[7]
  • 鼠科:一项对小家鼠的对照实验显示,鼠背颜色与环境变化存在一致性。在潮湿和封闭环境下,鼠背呈深色和暗色的个体较多;相反,在干燥和开放环境下的颜色较浅。[5]
  • 人类:该定律也适用于人类。[8]但是也有例外,如西藏人因纽特人

解释

这一现象的成因机制尚未明确。[6]一些鸟类学家认为,在鸟类的情况下,降解羽毛的细菌(如地衣芽孢杆菌)在换羽和羽毛颜色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1][9]

参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