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懷嬪

恭懷嬪尹氏(韓語:공회빈 윤씨,1553年7月11日—1592年4月14日),本貫茂松尹氏朝鲜语무송 윤씨,是朝鲜王朝第十三代國王明宗仁順王后沈氏獨子——順懷世子李暊的王世子嬪

恭懷嬪尹氏
공회빈 윤씨
朝鮮國王世子嬪
前任:王世子嬪朴氏仁宗
繼任:王世子嬪柳氏光海君
順昌園,恭懷嬪與順懷世子合葬墓
徽号德嬪(덕빈
本貫茂松尹氏朝鲜语무송 윤씨
出生明宗八年六月初一
(1553-07-11)1553年7月11日
婚姻名份正室
逝世宣祖二十五年三月初三
1592年4月14日(1592歲—04—14)(38歲)
朝鮮國漢城府昌慶宮通明殿
谥号恭懷
坟墓 韩国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昌陵洞朝鲜语창릉동西五陵順昌園[1][2]
親屬
父親左議政尹玉
母親貞敬夫人尹氏
順懷世子李暊
1561年结婚—1563年丧偶)
夫之父朝鮮明宗李峘
夫之母仁順王后沈氏
夫之側室良娣黃氏英语Crown Princess Yangje Hwang
兄弟尹百順
姊妹具思說妻尹氏
李安性妻尹氏
庶兄弟尹百祥

恭懷嬪是追贈左議政尹玉與貞敬夫人尹氏的第二個女兒,母親是明宗文定王后尹氏的族人。她在1561年九歲時受封為王世子嬪,許配給王世子李暊,徽号德嬪;1563年丧偶後,德嬪尹氏仍在宮中生活,寡居近三十年。1592年在昌慶宮通明殿過世,享年四十歲,諡號恭懷;由於過世時正逢壬辰倭亂,她的遺骸未能正式安葬就在戰亂中失蹤,因此朝鮮王室建立神主與她的丈夫合葬,並享受王室祭祀。

生平

家世

恭懷嬪尹氏誕生於明宗八年(1553年)六月初一日,是護軍尹玉與夫人坡平尹氏的次女[3][4]:37。她的姐姐嫁給世宗孫女吉安縣主朝鲜语길안현주的曾孫具思說,哥哥尹百順娶太宗次子孝寧大君後裔李賤伊[5][6]。妹妹嫁給中宗左議政李荇朝鲜语이행 (1478년)的曾孫李安性,李安性也是河東府院君鄭麟趾世宗孫女(桂陽君嫡二女)的後裔[7][8];尹氏另外有一個異母(庶出)弟弟尹百祥,《敦寧譜牒》記載的名字是「百連」[9][10]

尹氏的父系家族茂松尹氏朝鲜语무송 윤씨中,天祖父尹忠輔官至高麗安城郡事,高麗滅亡後辭官、拒絕接受朝鲜王朝徵召;朝鮮王朝開國君主李成桂尊重他忠於前朝,賜號「驪居士」[11]。尹氏高祖父、尹忠輔之子尹彌堅後來中舉,為世宗八年(1426年)文科同進士出身,官至司諫院正言[12];尹氏曾祖父、尹彌堅之子尹澂官至寧遠郡守[13]。尹氏的祖母出自東萊鄭氏朝鲜语동래 정씨,曾祖父鄭而漢於端宗年間官至平安道觀察使[14]、母親出自舊安東金氏郡事公派[15][16]

尹氏的母系家族坡平尹氏是王室外戚,明宗的高祖母貞熹王后、祖母貞顯王后前母章敬王后、生母文定王后都來自這個家族[17];藉由她的外祖父尹奉宗,尹氏是朝鲜半岛孔氏家族與另一家外戚驪興閔氏的後代[18][19]。尹氏外祖母出自舊安東金氏翼元公派,父親金季諴娶了世宗曾孫女、世宗第三子安平大君的孫女,姑母明嬪金氏成宗後宮[20][21]

王室生活

明宗十四年(1559年)十月廿二日,明宗下令開始王世子嬪揀擇,從公卿士大夫家族七歲至十一歲的女孩中,為兒子世子李暊挑選適婚對象[22]。明宗的舅父、權臣尹元衡以聯姻作為繼續掌權的手段,積極推薦姻親黃大任的長女昌原黃氏英语Crown Princess Yangje Hwang[23][24];他隱瞞黃氏有慢性病、謊報八字,使她成功入選[25][26]。明宗十六年(1561年)三月,王室婚禮程序中倒數第二個儀式請期已經完成[27];然而黃氏腹痛反覆發作,幾個月都不見好轉。明宗認為不可以把病人許配給世子、也沒有將她改嫁給其他人,在同年五月將黃氏降為世子妾室封号良娣,下令重選世子嬪;不久,良娣黃氏夭折[23][28]

明宗十六年(1561年)七月廿一日,尹氏通過王世子嬪揀擇,成為最終確定的人選[29];同年十月廿一日正式冊封為世子嬪,徽号德嬪[30][31]。德嬪的父親尹玉獲得重用,明宗十七年(1562年)出任工曹參判朝鲜语참판,但是他的名聲並不好。當時仁順王后舅父李樑權勢薰天,尹玉也遭指控贪污不斷;曾有儒生上書,稱尹玉接受富商表親鄭熙的賄賂、原本打算讓鄭熙成為德嬪的「乳父」,不過因為德嬪反對而沒有成事[32][33]。明宗十八年(1563年)九月二十日,德嬪成婚不到兩年,丈夫世子李暊景福宮夭折,得年十三歲;明宗為其追諡順懷世子,並移居昌慶宮[2][3][34]。由於德嬪年僅十一歲就成了寡婦、也未曾生育,仁順王后下令她可以繼續住在宮內[31][35];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四月,她帶著德嬪一起祭祀已故的文定王后尹氏[36]。同年六月明宗於景福宮昇遐,由姪兒宣祖繼承王位[34][37];仁順王后獲徽號「懿聖王大妃」,垂簾聽政[38]。有傳言說,文定王后、尹元衡姐弟堅持把中宗陵寢遷走,然而新陵位置不好,導致王室災禍不斷[39][40]

宣祖二年(1569年),宣祖迎娶王妃朴氏,是為懿仁王后[41];此後王室成員有所謂「四殿」的尊稱,其中三位是兩位王大妃(仁宗仁聖王后朴氏、明宗妃仁順王后沈氏)與懿仁王后,另外一位除了可以指國王宣祖之外,也可以指德嬪尹氏[42][43]。據載德嬪頗有學識,曾教導後宮妃嬪,同時不許娘家親屬進宮[31];她經常以佛教儀式為王室祈求冥福,即使當時的朝鮮推行崇排佛政策,宣祖憐憫寡嫂就沒有阻止[44][45]宣祖七年(1574年),沈大妃與宣祖、德嬪從景福宮移御昌德宮[46]。翌年(1575年)正月初二日四更一點,沈大妃在昌慶宮通明殿過世[47];兩年後的宣祖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78年1月6日),朴大妃在景福宮交泰殿過世[48][49]。宣祖早年尚未確定王世子人選,东宫所在的昌慶宮一直由德嬪長住[35][50]

尹玉曾以順懷世子婚禮的名義,勾結商人侵吞湖南嶺南七百多人上繳的谷物,前後向戶曹換得將近六百同(一「同」為五十匹布[51]),作為王室婚禮納徵中的聘礼,受害者紛紛求償。此事在宣祖十三年(1580年)東窗事發,宣祖將尹玉罷職;不過由於明宗允許把這批布料用在世子婚禮上,即使將尹玉抄家也無法補償,宣祖就沒有叫他物歸原主[52][53]。宣祖十七年(1584年)二月廿八日,尹玉在家過世,享壽七十四歲;他的夫人、德嬪的母親比他早十二年過世,朝廷追贈尹玉夫婦為右議政貞敬夫人[54]

過世

含春門,現存昌慶宮含春苑遺址

宣祖二十五年(1592年)三月初三日,德嬪尹氏在昌慶宮通明殿過世,享年四十歲[3][55]。同年四月,朝廷追諡尹氏為恭懷嬪冊封文為同副承旨黃暹所作[50][56]

王若曰:

天釐女士,既配元良,國有典常,庸錫美諡。亶出公議,豈是私恩?咨爾嬪尹氏,東禁定祥,巨室有子。禮義卒度,咸稱肅雝之儀;居養雖移,益著謙順之德。貢誠孝於兩殿,推仁慈於一宮;慘少海之遽傾,托長信而永慕。祝代某於大漸,身執爨於平時。奇釁荐臻,顧哲行而何報?慈闈永閉,享豐供而益傷。哭卅年之未亡,醫二豎之蔑效;懿質縱閉於泉夜,徽音尚昭於日星。載掦遺芬,式示後裔。

今遣某官某,授竹冊贈諡曰恭懷。於戲!如在髣髴,不昧貞明。寶冊煒煌,共竹帛而垂耀;嘉範敷賁,彌億萬其增光。

黃暹也作一首五言律诗《恭懷嬪輓詞》[57]

就在同月,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鮮,是為壬辰倭亂。宣祖來不及正式安葬恭懷嬪,逃離漢城府抵達高陽郡碧蹄館朝鲜语벽제읍,才下令臨時葬在宮殿後院;漢城居民洗劫昌慶宮陪葬品,於是恭懷嬪梓宮被移進含春苑以策安全[50]。不久昌慶宮失火,梓宮太重尚未掩埋,負責官員四散逃離[31][58]。翌年(1593年),宣祖回到漢城,恭懷嬪梓宮不知去向;他考慮為恭懷嬪辦招魂儀式,但是大臣反對[55][59][60]。有宮女說王宮失火未免會延燒,尹氏生前是虔誠的佛教徒,茶毗(火葬)正好符合她的遺願[45][61]。之後尹百祥等人奉命去找恭懷嬪遺骸,結果挖出的骨骸經鑑定不是人骨,從此她的遺骸下落不明[50][62]

身後

神主合葬

即使恭懷嬪喪柩不知去向,禮曹認為不能荒廢祭祀;宣祖二十七年(1594年)後,每年在四名日(正月初一寒食端午中秋)與恭懷嬪忌辰,在順懷世子墓舉行官方祭祀[63]。順懷世子墓又稱「順懷墓」,位於高陽郡德宗(懿敬世子)敬陵左岡亥坐巳向,編制兩位守衛官守墓[64][65]。宣祖三十四年(1601年),宣祖在漢城北部順化坊建立「順懷廟」,追號「永慶殿」,祭祀順懷世子夫婦[66][67]。宣祖三十六年(1603年),宣祖下令建立順懷世子與恭懷嬪的神主[68]丙子胡亂中,這對神主在江華島遺失,在仁祖十五年(1637年)重新建立[55][69][70]肅宗四年(1678年),由於明宗已經祧遷宗廟,順懷世子夫婦的神主合葬順懷墓,此後官方祭祀只保留寒食祭[71][72]。而原有的忌辰祭,由奉恩寺和尚繼續主持,一直維持到正祖時期[73]

高宗七年十二月初十日(1871年1月30日),順懷墓改名為「順昌園」[74][75]

現代

目前,每年在恭懷嬪、順懷世子的公历忌日(4月14日、10月6日),順昌園都有祭祀儀式,由大韩民国政府文化財廳、王室宗親會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舉辦[76][77]

庆尚北道聞慶市鳳巖寺朝鲜语봉암사收藏一尊十六世紀的木質阿彌陀如來坐像,高約半公尺,在壬辰倭亂前的宣祖十九年(1586年)左右製成;此佛像推定屬於王室、應為恭懷嬪尹氏所有,是朝鮮王朝前期佛教雕塑的重要文物。2012年2月22日,這尊佛像登錄為第1748號大韓民國寶物朝鲜语대한민국의 보물聞慶鳳巖寺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並腹藏遺物朝鲜语문경 봉암사 목조아미타여래좌상 및 복장유물[78]

家族

參考來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