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挺

伏挺(484年—548年),士標平昌安丘[1][2][3]南北朝南梁官員與文學家,是東晉著作郎伏滔的後裔。

伏挺自小聰明,七歲通曉《孝經》、《論語》,長大後有才思,喜歡寫文章,作五言詩時擅長模仿謝靈運的格式。父親伏暅朋友樂安人任昉很是歎異,經常說:「這孩子獨一無二啊。」南齊末年,州內推舉他為秀才,當時策論獲得第一[2][3]梁武帝的軍隊攻至建康,他在新林迎接,武帝看到很高興,稱他為「顏子」,任用為征東行參軍,當時他十八歲。天監初年,伏挺除授中軍參軍事,居住在潮溝,在住所講述《論語》,聽講者多過朝廷大臣;轉任建康正,不久被彈劾免官。很快他入朝任職尚書儀曹郎,遷官西中郎記室參軍,累任晉陵武康縣令。罷官後,在東郊建屋,不再出仕[4][5]

伏挺年輕時就已經享有盛名,又擅長處世,朝中權貴都和他交往,因此不能長年隱居。當時僕射徐勉病假回家,他寫信給徐勉詢問意見。之後他出仕,除任御史台治書,因事收受賄賂被彈劾;他害怕服罪,就變裝為道士藏匿,遇上大赦,就從天心寺出來。其時邵陵王蕭綸江州,帶他鎮守,蕭綸喜歡文義,禮遇伏挺,因此他還俗。其後他隨蕭綸遷鎮郢州,獲徵召為丹陽尹,他在初夏留下,不久回到京師。太清年間,他寄居吳興吳郡,在侯景之亂期間去世,著有《邇說》十卷,文集二十卷[6][7]

家族

  • 五世祖東晉東晉著作郎伏滔[3]
  • 高祖父不詳
  • 曾祖父劉宋司空主簿伏胤之[3]
  • 祖父南梁臨海太守伏曼容[3]
  • 父親南梁豫章內史伏暅[2][3]
  • 儿子伏知命

引用

延伸阅读

梁書·卷50》,出自姚思廉梁書

参考文献

  •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
  • 《梁書》·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四
  •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