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

上人漢傳佛教對於出家人的一種敬稱,通常用於當成長老上座之稱號,類似於和尚喇嘛高僧大德尊者真人上師大師等。指内有智德、外有胜行的僧人,比如出类拔萃,在人之上,因此有了这个称谓。

概論

上人本義是指人上之人,與一般人相較,更為出眾而傑出的人[1][2][3][4]。後被當成是一種敬稱[5],如在《十誦律》中記載,阿闍世王在未登基為王前,稱調達為上人[6],《維摩詰經》中,文殊師利菩薩維摩詰為上人[7]。唐朝時,中國習慣以上人來作為僧人的敬稱。

日本的日蓮宗淨土真宗中,上人是個敬稱,位階低於聖人。日本平安時代,於864年(貞觀6年),設立了法橋上人這個僧位。在室町時代之後,天皇降旨,提及著名僧侶時,多稱其為上人。此後,民間習慣以上人來稱呼著名的僧人。

註釋

相關條目